無論任何宗教,包括世間法,信是最重要的。信百分之三十,最多只能做到百分之三十;信百分之五十,最多能做到百分之五十;唯有信到百分之百,才有辦法解脫、證道、成佛。《華嚴經》說:「信為道元功德母」,信是所有道的源頭。《大智度論》也說:「佛法大海,唯信能入。」《華嚴經》裡把「信」分成十個等級,這表示信的困難度。很多學員說百分之百的信,其實是沒有的,能百分之百信的人,就會有百分之百的付出。「信」不是獲得,很多人誤把信當作獲得,所以能真正得到的非常少。你信百分之三十,就要付出百分之三十,而不是獲得百分之三十,所以信是從付出下手。
  個人常舉趙師兄做例子,他從來沒想要證道成佛,就是不停的付出。另外有一位,我們稱他為馬菩薩,所有佛堂裡的事,他都搶著做。付出愈多,信心就愈堅強,付出就是「德大」,所謂「德大不具足,諸佛不相應」,「德是宇宙最高的和協力」,所有的信心都建立在德上;信心不夠,表示德不夠,這個理要了解,見地、思想觀念要提昇。大多數的學員跑過很多道場,如果你認為我們佛堂是可以讓你解脫的地方,那你就要全心全意地付出,讓自己沒有退轉的餘地。但大部分的人都有所保留,考慮到萬一怎樣我還可以退!這以世間法來說是好的,但以修行來說是不好的,到時候有些事和你本身的想法不合,你就退轉了,這表示你的我執和法執還是很重,如果法執不重,怎麼會預留退路呢?
  大部分的人學佛修行是建立在神通上,有些人則是建立在法師口才好之上;像禪宗 六祖惠能大師不識字,口才又不好,但他是實證者,他所講的每一句話都可用 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經典來印證。佛乘宗講的「十大一如—體、相、智、德、理、事、能、用、時、空」,理和智是一起的,沒有般若智慧,對理的瞭解就有限。德和事一起,一邊事修,事修就是修德大,一邊瞭解理,理事圓融,信心才會紮實。
  末法時期的眾生,容易被物質誘惑,加上觀察力又不足,所以只能靠歷劫累世種的善因,結的善緣才能遇到明師、正法。如果以最嚴謹的角度來看「法」,就要以「法忍心」來作判斷,即所謂「無生法忍入佛地,全憑正道破魔關」。無論是不是佛教徒,只要是往「無生法忍」的路邁進,就是真正的佛弟子;如果不是往無生法忍的路,即使跟隨有名的大師,修的也不是佛法!什麼是「無生法忍」?無生法忍是要證到「不生不滅」的境界,整個法界的存在是以不生不滅的型態而存在,以現代名詞來說,是以「時空統一」的條件而存在,如果不是這樣,就不叫無生法忍,這是最嚴謹的說法。
  雖然解脫、證道、成佛很難,但如果觀念能轉得過來就容易多了。以前禪宗有位龐居士,夫妻兩人加上女兒三人都是證道者,但三人所講皆有不同,總之,觀念清楚就容易,觀念不清楚就難。所以,真正的信心要從思想觀念建立起,正確的思想觀念加上定力,則成就可期。


註:唐代的龐蘊居士一家都是禪者。有天,龐居士在草菴中獨坐,突然說道:「難!難!十斛油麻樹上攤。」龐婆聽了,接口說:「易!易!百草頭上祖師意。」女兒靈照說:「也不難也不易,飢來喫飯睏來睡。」
 

善性導師講述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法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